<table id="mpnzx"></table>

    1. <form id="mpnzx"></form>

    2. <var id="mpnzx"></var>
      <var id="mpnzx"></var>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rss信息聚合
      首頁 > 家鄉美 > 美食 > 正文

      冬至吃“扁食”啦
      2020-12-15 10:27:12   來源:   評論:0 點擊:

      獨特的餛飩叫法,給泰興人留下了獨特的印象和回憶,我想這種美食的傳承和記憶的傳承會伴隨這泰興人走的越來越遠!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我國古代,很重視冬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日,特別疼愛我的小姑回家特意買了六斤“扁食”皮兒,讓奶奶早早地準備好做餡的白菜,知道我愛吃,還專門買了茭白的、芹菜的兩種餡兒的蔬菜回來弄。餛飩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主食,不過有的地方叫餛飩,有的地方叫云吞。而我們泰興人卻有著一種獨特的叫法——扁食,這種獨特的叫法傳承已久,說出來,外鄉人可能也聽不大懂,但對泰興人來說,“扁食”確實中獨特的存在。
        其實這是一種源于我國北方的傳統食品,其名稱的來由,一說是古時的渾屯夫妻姓,因制作這種面食而留名;一說是因這種密封的包子,就象人少了“七竅”如天與地“渾沌”般,后來在漢字改革進化過程中,才寫成“餛飩”。據史書記載,唐時,對餛飩和水餃就有正式區分。由于我國地域廣大,餛飩在各地的名稱又不一樣,四川稱這種食品叫“抄手”,廣東喊“云吞”,福建、臺灣一帶則叫扁食、扁團。泰興飲食史上,民間俗稱“大扁食”、“小扁食”。區別為:“大扁食”的餡心為菜蔬,“小扁食”的餡心則為豬羊肉。而泰興人日常在家做的都是“大扁食”。
        對扁食的記憶由來已久,當時經濟條件比不得現在,吃扁食可不像現在那么方便,每每到節氣日時,才能吃上,而且大多是青菜扁食為主,餡料大多肉少菜多。印象最深的就是8歲那年的冬至日,奶奶早早地就起來去市集稱豬肉,將豬肉剁餡準備好,在家里的大鐵鍋中,加上蔥末、姜末、鹽、白糖、料酒等調料,同時往一個方向不停地攪拌攪勻;并將青菜都過水后再瀝干水分。當時,從豬肉上剔下的肥肉就派上用場了,哪些看著就很可怕的肥肉被奶奶切成了小丁,直接下鍋熬成油渣,呲里啪啦的聲音至今記憶猶新,趁著還有余溫時再將豬肉餡放進去,拌上擠干水分剁碎的青菜以及雞蛋一起攪拌,這香噴噴的餡料就做好了!
        而包扁食的時候是小孩子最喜歡的,其實,扁食的包法分為枕包形、元寶形、傘蓋形等多種,當然我至今也說不上奶奶包的是什么形的,就看著奶奶拿著方方長長的皮兒,餡兒一放,眨眼功夫一個白胖“小子”就出來了,然而我就在旁邊扒拉著那個皮兒,依樣畫葫蘆地包著,往往都是浪費好多,然而被家里人叫喚著,別搗亂,到別處玩著。沒想到若干年后,反而是我的“扁食”包的最漂亮。每每包“扁食”的時候,奶奶總得夸贊一番:“包的真漂亮啊,我們老了,包不出這么漂亮的了……”下扁食的時候,媽媽總會提前做一碗香香的澆扁食的湯,然后拿起剛包好的扁食放進一個煮沸的大鍋里,那些扁食就仿佛調皮的小精靈般,在鍋里飛舞著,經歷所謂‘三沉三浮’后,才真正煮熟。爸爸往往都準備好幾蘿框紙錢,在扁食出鍋時端上桌,擺好筷子,點上紙錢,讓我和我弟一個個的瞌頭鞠躬,在我們瞌頭的時候總是一邊燒著紙錢,一邊不停的對著去世的先人說一定要保佑我們出門在外的幾個兄弟姐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也傳遞著對逝去親人的懷念。
        隨著經濟條件的不斷轉好,扁食的種類和口味越來越多,想吃也越來越方便了。茭白餡兒、三鮮餡兒、玉米鮮肉餡兒.....真是想想就讓人口水直流呢!獨特的餛飩叫法,給泰興人留下了獨特的印象和回憶,我想這種美食的傳承和記憶的傳承會伴隨這泰興人走的越來越遠!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人生百味,且行且珍惜
      下一篇:臘月到,做饅頭啦!

      分享到: 收藏
      欧美一一级a人与一级A片,美女大尺度直播无遮网站,欧美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table id="mpnzx"></table>

        1. <form id="mpnzx"></form>

        2. <var id="mpnzx"></var>
          <var id="mpnzx"></v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