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可能,明年我打算再寫一篇文章紀念,回憶前兩年仙去的我的一位本家舅舅——周震,他曾在李秀河地區當過武工隊隊長,經歷過姚家莊突圍戰,參加過抗美援朝,在祖國轉戰南北的鐵道兵。

我這個人家鄉情結很重,在路上遇到講泰興話的不相識人也會主動聊幾句,為此,我曾在西昌衛星基地和去基地送空調的泰興空調企業的人交談過;在山西岢嵐衛星基地執行任務時,專門去在那兒參加建設的泰興施工隊看望他們,在簡陋的工棚里聊得很歡。更向刊物介紹過和我們航天相關的年輕人物,如原北京指控中心徐紅兵同志,他現在自主擇業,從北京回泰興搞有機肥料。尤其是在嫦娥一號中和我們合作的常進同志,他很有進取心、聰明能干,對他有不少贊揚和推薦,為此,刊物對他也有較多的報道和宣傳,常進同志現已當選中科院數理學部院士,擔任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在科學研究,尤其是暗物質探索方面有顯著成果。我想刊物后續肯定還會對他的成果和工作有所跟進,我也希望刊物繼續并擴大對家鄉后起之秀的關注和報道。
與《印象泰興》交往增多,發現他們都是很敬業、很負責的人,總是千方百計地把刊物辦得更好。與孫主編及編輯部同志的友誼也逐日加深,成為了朋友,他們也不把我當外人,我也把他們看成家鄉人。小孫她們還多次去南京看望我90多歲的老母,老母對她印象很深也很好,有一年我一位堂兄過世,還委托編輯部送去一個花圈表示悼念。每當想起這些,心里總感到暖暖的。當然,我也盡力為刊物的發展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幫助,主動與主管領導、部門溝通,使她們能得到更多一點理解和支持。
今年的銀杏節,我第一次回鄉參加了有關活動。“銀杏”是我熟悉的,從小就看著家鄉的大銀杏樹,夏天在樹下乘涼,秋天收獲滿滿!離我們村不遠就有一個村子叫銀杏村,現在宣堡鎮還有古銀杏公園,這是一張家鄉亮麗的名片!這次活動規模很大,嘉賓眾多,成果斐然,特別是許多“高層次人才推進會”的鄉賢從各地回來,為家鄉的建設出謀劃策;也見到許多客商紛紛前來投資,十分紅火;中央多家媒體也給予了極大關注,做了充分報道;顒悠陂g,孫主編和編輯部同志、她的家人專程來探望我,由于我安排很多,見面時間雖短,但卻約定了一件事:今年《印象泰興》要出100期了,希望向我約一篇稿子,我愉快地答應了,我也為如何辦好這個第100期中肯地提了自己的意見。盡管年底事很多,我還是要寫好這篇文章,因為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第100期一定會有不少佳作,文章會有情有感,刊物一定會有保存價值!
!队∠筇┡d》越辦越好!
葉培建
2019年12月6日于北京